小學成績表沒名次 移居日本港媽:孩子不是動物不能填鴨式教導【有片】
發布時間: 2018/08/10 17:35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1
香港人熱愛日本,但對三重縣可能較陌生,位於大阪和名古屋之間,其實它就是日本的插畫家高木直子的出生地。香港女子Nicole於12年前嫁到日本,與日籍丈夫兩子女現定居三重縣,由朋友到教育,她說了很多香港與日本的大不同。
聽聽這位三重師奶介紹三重縣及在日本的樂事:
Nicole大學時在德國慕尼黑學德文,邂逅同在慕尼黑攻讀化學博士的丈夫,果真千里姻緣一綫牽。當時她不懂日文,他不懂德文,大家以英文溝通。
在德國畢業後,丈夫仍留在德國,Nicole返港,分隔兩地遠距離戀愛,4年後決定結婚,Nicole到日本定居。
當中沒甚麼掙扎,也沒想太多,覺得去就去囉。
君子之交 保持距離
到日本後,Nicole入讀日文學校,一年後日文能力試一級合格,但她說:
雖然我現時已取了日本國籍,到現時為止仍覺得語言有界限,盡管溝通沒有問題。
當地朋友都知她是香港人,雖然身份已歸化,但她們仍視Nicole為香港人而不會是日本人。
日本人不容易表達自己,她說那距離感有時難以觸摸。
日本人比較慢熱,不如香港人那般快熟絡。在香港約朋友可以好即興好causal,但日本人要預早幾日約、講好哪個地方去哪裏再作邀請,我都曾撞過唔少板。
在日本入籍並不簡單,與日本人結婚後,以姻親關係以配偶簽證定居,批一年三年或五年期限不等。
歸化申請程序可算是在日本最煩的手續,單是填寫文件已有一本書那麼厚,還要寫文解釋為何要歸化、香港的家人要宣誓、提供大量雙方家人的資料以了解家庭背景、與法務省職員面談很多次很多次……我KO所有繁複手續後,才能真正做一個日本人。
培養興趣勝打罵利誘
Nicole現有一子Momo(2歲)一女Nana(11歲),她直言自己是在香港填鴨式教育制度下「產物」,特別感受到兩地教育的不同。
日本小學一年級才開始單位加減數,原因是要小孩先透徹了解數字1至9的存在意義和加減概念,至二年級才開展雙位加減數。日本教育認為小朋友起步慢不是問題,概念根基穩固最重要,讓孩子理解How to learn而非What to learn。
日本教育認為強迫式的教育不奏效,孩子不是動物,不能填鴨式教導,主張培養小朋友興趣方事半功倍。
丈夫說,小朋友有滿足感有興趣自然有動力,一味打罵和利誘都不對。日本都有家長帶小朋友去補習班,但我丈夫覺得是機械式的計數訓練,小朋友由頭到尾都無理解背後理念,未能嘗試思考,根基也不穩固,上到高年班未必能應付到。
小學生功課10分鐘完成
在課堂上,日本老師不會只着重學得快的學生,如班中有學習較慢的學生,反而會把教學的步伐調慢作出遷就。
班別也不會分精英班,A班最叻至E班最渣不會出現,他們認為現階段學生跟不上,可不代表永遠一樣,也不會說小朋友是差,會與家長一起合作想辦法解決孩子較弱的部分。
小學生每天只是一、兩張工作紙,Nicole的女兒10分鐘便做完,然後去玩。小學階段成績表上沒有名次,以符號來表達:做得好(雙重圓圈)、做得到(圓圈)及要加把勁(三角形)3個建議。功課或試卷上,圓圈是答對、剔號是答錯,與香港截然不同。
小學學生表現不會用一個分數來慨括,而是包括聽、說、讀、寫,學習意欲和字體整潔度都屬評分範疇。
要知更多移民故事,請睇https://bit.ly/2xteddu
【更多港人日本生活資訊】
撰文 : 周美好 TOPick記者